【湘西检察网讯】(通讯员 龙智)读了朱光潜的《谈摆脱》,心里不觉深受触动。
朱先生从“ 悲剧”入手,认为悲剧是人的理想的对立和冲突,戏剧和小说的精彩性在于设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,最后得到解决而挑起读者的兴趣,而人生的冲突则使人们走向不可预知的深渊和迷茫。在抓住舍与弃的过程中使一些人永远摆脱不了一种在现实的挣扎,最后可能碌碌无为地走完自己的一生。
由衷敬佩安提戈理的决然选择,一方是自己的哥哥,一个已被国王禁令不得为之收尸的叛贼;一方又是自己的婚姻家庭,一个即将成为炙手可热的国王儿媳的身份。朱光潜从亲情和公民两个方面来谈在安提戈理身上的矛盾,其实不局限于此。安提戈理的悲剧是多种冲突的交织线条。她无论写哪一条,都将在果断方面令人钦佩,也正因为如此,她才会简单而又如此满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而在现实生活中,有多少处于一种徘徊的迷途而丧失自我。
交识一名在求职的朋友,他有一天谈起:“ 我平时不看书,不努力,玩耍的时候开心,但最后自己挺后悔的。我要是有空时还选择在学校捧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看。”“ 可是又觉得自己静不下心。”这些朋友的纠结点在于朱先生所说的“ 放不下”,生活在纠结之中,从选择的无奈到痛苦的纠结再到学习阶段的结束,这就是生活中时常面临的困境。
“ 放不下”有时还会伴随着对自身缺乏一种理性的认识,在面临着选择或者新问题的时候,总是会忘记自己应该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价值观的个人,这是自己心理失衡的一个表现。生活实践是丰富的,这种矛盾还会体现在价值观的选择中。而能纵观全局,放开视野,往往会给自身一个轻松的心境。闲暇之时,曾经读到庄子“ 知鱼之乐”的典故。庄子和惠子关于“ 我”是否知鱼之乐而相互争辩,惠子“ 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,子固非鱼也,子之不知鱼之乐,全矣”的见解似乎已经给双方的争论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,但是实际上仍然没有解决“ 是否知鱼之乐”的问题。这是因为惠子还是没有走出争论的狭隘圈子。此时,庄子却道“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”的结论,把争论点放在整个语境,这样问题就解决了。没有刻意地寻求答案,深挖所谓的准确,庄子却是把自己放回了全局,走出了狭隘。如此,矛盾自然就会化解,困境自然就会摆脱,也就不会一直沉在无休止的争论中了。
中国古人就有“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”的观点。可见人类本身的智慧早已存在,而面临“ 鱼”与“ 熊掌”选择之时,又顾虑左右,徘徊不定,陷入痛苦的泥淖。当然,正如朱光潜所谈到的释迦牟尼等人的果断,也许也并不是平常人所能做到的。随着新科技新时代,社会的脚步日益飞快,优胜劣汰的竞争处处存在,放弃不一定变为拥有,有所顾虑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无论是如何选择,也要记住如周国平所说的“ 记住回家的路”,心灵的静谧,心灵的归附才能真正地拯救浮躁的心态,最终寻得宁静之土。
Copyright 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:捷报技术有限公司
联系地址: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乾州新区人民南路72号 备案号:湘ICP备2021005003号-1